校企合作
  • 时间:2016-07-08
  • 点击:95
  • 来源:[db:来源]

多年来,化工工程系积极推进校企合作,与企业实施“五共同”合作,共同开展人才培养: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;共同打造“双师型”教学团队;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;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;共同建设校园企业文化。

1)成立由国内外职教专家、专业带头人、行业企业技术大师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,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。主要参与完成项目:行业企业调研、岗位任职要求、任务领域分析;人才培养方案制定;构建课程体系设计学习领域(理论、实践);主干课程标准制定;教学实施课程设计、课程实施(理论、实践);质量评价、考核在校生毕业生等。

主要成员单位有:山西轻工职业技术学院、山西省煤化工协会、山西聚源煤化有限公司、山西建滔万鑫达化工有限公司、国家煤及煤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、山西通洲焦煤集团有限公司、全国煤化工信息中心、山西焦炭集团益达化工有限公司、山西煤化工行业办公室等。

2)共同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相关专业建设文件。包括:煤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和专业改革调研报告;煤化工生产技术专业职业岗位和工作任务分析报告;煤化工生产技术专业职业岗位和工作任务分析报告;课程设计/内容/课程标准;规章制度与保障。

3)共同完成相关工作

培养目标定位:主要依据山西煤化工产业发展目标方向和布局、对人才的需求,完成了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报告:包括人才需求、改革思路、培养目标定位与方向。

人才培养模式改革:主要依据四个合作:合作办学、合作育人、合作就业、合作发展,以及五个对接:专业与产业、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、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、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、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。初步形成“校企合作、工学结合、学岗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。

开发课程和教学资源,转变人才培养模式。依据校企合作,开发课程和制作虚拟工厂、实景视频、教学仿真等数字化教学资源。通过教学资源库的建设,《煤制醇醚》、《煤制化肥》、《煤化工装备操作与维护》等课程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及岗位紧密结合。校企合作完成编写《煤化工装备操作与维护》、《化工总控工实训与考核指导书》、《化工安全技术与环境保护技术应用》等校本教材。

实行双证书制度。依据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标准,制订《煤化工生产技术专业“双证书” 实施方案》,《化工分析与检验》课程与职业标准《化学检验工》对接;《煤化工装备操作与维护》与职业标准《化工总控工》对接。完成学生100%鉴定考核工作。

培养过程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,强化职业道德、职业精神培养。通过开展多形式、灵活多样的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,强化素质教育、理想信念教育,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。

实施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。通过“厂中校”、“校中厂”、“半工半读”等方式, 与山西聚源煤化有限公司于2013年合作培养43名定向生,建立“厂中校”、“厂中班”,开展订单培养、共同育人。

探索新的校企合作制度、机制。采取共同制定,并共同探索、实施,修订学院《关于加强校企合作、推进实践教学工作方案》。